欢迎来到yl23455永利官网现在时间是:
学术成果

[光明日报]青春化表达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来源: 编辑:邱泽媛 发布时间:2020年12月23日

作者:唐尚书                 《光明日报》( 2020年12月23日 13版)

各朝代不同阶层的人物像是从敦煌壁画中走出来,古典雅致又潮流多样的装束被完美再现。连月牙泉的“神秘小萌物”小白狐都被吸引,安静地坐在鸣沙山上欣赏着这场“穿越时空”的走秀……近日,人文综艺节目《登场了!敦煌》青春化的表达方式让厚重的敦煌文化以可感知、可探讨的方式圈粉无数,引起了青年群体对敦煌文化的兴趣和围观,更引发人们对如何打开历史、如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话题的探讨。

法国历史学家费尔南·布罗代尔曾说,所有的文化财产、文明的微观因素总是处于流动之中。对于文明来说,活着就是既能给予又能收受与借用。所以,历史文化的生命延续就在于不断地守正创新、融入时代。

用贴合时代审美的新颖形式打开历史、弘扬传统文化是非常必要的。事实上,对历史和传统文化进行青春化表达已经成为当下文艺创作的一条经验。不过,这条“经验”也有不灵的时候。比如,日前下架停播的抗战剧《雷霆战将》号称青春版《亮剑》,使用了“偶像剧”的套路,但因为“用力过猛”,过度渲染青春化的个性与场景,很多细节背离史实,受到观众的批评和吐槽。

说到底,青春化表达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无论是讲述历史,还是表达传统文化,不管用什么样的方式和手段,让历史原貌不失真,让传统文化不走样,都应是必须坚守的底线。

传统文化的表达,首先要确保内容的真实与准确,不能以偏概全,断章取义。还是以敦煌文化的传播为例。曾有人煞有介事地宣扬,古时候石油就已在敦煌民间使用了,还拿敦煌文书S.1366《年代不明归义军衙内面油破用历》中的记录“支张顺大德面一石油一升”作为例证。事实上,古代文本很少用标点符号断句,上述敦煌文献中的文字,倘若掐头去尾断章取义,“面一石,油一升”很容易变成“石油一升”,最后也就推导出古代石油已在敦煌流行之错误结论。因此,用青春化的手法解读历史、表达传统文化时,首先要对历史和传统文化弄懂吃透,切不可只做表面文章。

对历史和传统文化进行青春化表达,既要放下身段,让表述的话语生动鲜活,也要对历史文化保持敬意。当下的年轻人喜欢用充满趣味性和娱乐性的方式描述传统文化,比如一些年轻人把端午节称为“粽子节”,把中秋节叫作“月饼节”。这种轻松有趣的称呼并无不妥,但若将端午节等同于吃粽子,把中秋节等同于吃月饼,那就消解了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因此,在传统文化的青春化表达中更应该注重文化内涵精神的传递。仍以敦煌文化为例,敦煌石窟中的彩塑与壁画原本是古人虔诚礼佛的信仰参照,其构图技法、排列布局以及意境表达等都有特定的宗教文化遵循。敦煌文化不能仅仅等同于壁画里古人的吃喝玩乐、衣食住行用,要看到这些场景的画面组合所烘托的主旨思想以及所寄托的古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传承历史文化,放下身段主动拥抱青年人的样子是可爱的。但总有些人为了引人注目,不惜故弄玄虚,用道听途说牵强附会的稗官野史代替真实的历史,看似有趣,实则贻害无穷。还有些风景名胜区,似乎不附会些野史秘闻或奇谲惊艳的故事,就不足以彰显自己的文化底蕴。更有甚者,或张冠李戴或凭空捏造出想象中的文化景观,于是乎历史人物吃过的饭菜、泡过的温泉甚至用过的马桶都被用来商业炒作,好多优秀的历史文化就这样被庸俗化了。

无论是历史还是传统文化,青春化表达的最终目的还是让现代人对历史和传统文化在了解的基础上进而传承。因此,如果对历史和传统文化的青春化表达只停留在趣味化解读层面,一味追求新奇时髦,过分注重美丽包装,醉心于娱乐化和商业化运作套路,最终必然会导致历史讲述浅薄化、文化传承功利化,到头来不仅会消解严肃厚重的历史,糟蹋优秀的传统文化,更会对青少年的文化观、历史观造成误导,让民族的文化根系松动,让民族的文化精神迷失。

(作者:唐尚书,系华中农业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研究员、华中农业大学农业历史文明研究中心副主任)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https://epaper.gmw.cn/gmrb/html/2020-12/23/nw.D110000gmrb_20201223_2-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