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几年来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伴随而来的是研究生报名人数和招生人数的逐渐增加。人数的增加必然导致原有的体制要随着现实情况的发展而进行逐步改革,资源分配、教学质量、学生质量等都是当前面临的紧迫问题。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水平,推动研究生教育改革,需要重新从教学、实践、思维三个维度进行全面的精准改革,以适应研究生教育发展需求。
一、多类型多形式下的精准教学
精准教学是推动研究生教育改革、提高研究生高质量发展的首要步骤。传统教学方式已经难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以往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教育主体,学生为教育客体进行教学,这样的模式往往会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仅仅成为容器般的存在,是被动的接受者和容纳者。学术创新能力是研究生的核心能力,其培养是研究生教学的重中之重。以学术创新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方法,是以科研项目为出发点,以学术论文为落脚点,从每个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学术方向出发,因材施教地进行课程项目实践和学术论文研究,培养学生的成长型思维模式,让
学生真参与、真收获。教师应当对课程内容进行系统的构建,从经典教材、综述文章和研究前沿中广泛收集素材,让课程中既有基础理论,又有前沿话题,体现
更强的灵活性、宽广性、前沿性。要引导学生理解研究开展的背景和重要性,又要理解研究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更要理解研究结果的启发和意义,将学生代入作者的角度来重新看待一篇文章,既能让学生快速掌握开展研究的要领,更能帮助他们进一步感受科研工作的实际意义。
二、贴合学生实际需要的精准实践
贴合研究生教学的精准实践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过往的教学我们侧重于完善的理论化教学,学生多局限于课本内容,可以说是读了万卷书却没有行万里路。这种教学模式往往使学生的理论功底较足而实践能力过差,此类状态会使学生在往后就业的过程中难以及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导致教学与现实相脱离,所学知识无用武之地。与企业开展深层次的产学研合作,是实现科学研究、社会实践与研究生人才培养相结合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校内导师应根据课题的需求,在企业建立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并组建企业导师群,对接企业即时需求,积极选派集群指导研究生到基地参与“真刀真枪式”的实践,这样不仅可以拓宽和提升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范围与质量,而且能实现论文选题内容与社会需求的深度融合。以持续稳定的课题为校企合作纽带,以校企两群导师联合指导为主要指导模式,吸引和力促研究生甚至导师到培养基地进行科研实践,努力为集群导师和研究生营造出一个贴近实际的科研训练环境,为师生科研实践创造条件,解决校内导师科研脱离实际、研究生论文“闭门造车”等问题。
三、研究生思维方式的精准转化
研究生优化培养的关键点就在于思维的转变。我们的学生从幼儿园开始一直到本科阶段的学习过程,大多数接受的是一种灌输性的教育方式,也就是被动式的学习方法。这类教学方式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捆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压制当代青年的创新性。这种学习方式最为人诟病的后果就是在无监督无管理的状态下,学生的惰性会受到很大的激发,对学习会产生极大的厌恶感,最后导致的便是碌碌无为的结果。研究生期间的学习实质上是一种主动获取式的学习方式,倾向于开发与创新,学生能够在无约束无管理的状态下进行主动的自我学习、自我提升。因此,思维方式的精准转化是提高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促进研究生思维方式精准转化需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习思维方式的转化。第二,研究思维方式的转化。第三,写作思维方式的转化。研究生完成课题设计、形成毕业论文是当前研究生毕业的主要考核标准。论文写作能力是研究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主要以专业基础课为主,考核方式主要以限时闭卷考试为主。闭卷考试虽然可以检测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但仍以“填鸭式”教育和考核为主,缺乏对研究生科研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培养过程中开展课程论文撰写,有利于促进专业课的教学质量,对研究生此后的学位论文写作以及学术论文的写作与发表有提前训练的意义,并且在课程论文的撰写过程中可梳理科研思路,寻找学术研究的兴趣点与创新点,培养研究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故研究生专业课可多以课程论文为考核方式,促进研究生专业课程教学质量以及课程之间的交流,设置优秀课程论文评选活动,提高研究生论文写作能力。
文字作者:余家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