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规划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发展理念
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必须认真贯彻党中央战略决策和部署,准确把握国内外发展环境和条件的深刻变化,积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推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十三五”规划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扩大有效供给,满足有效需求,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坚持科学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
——坚持依法治国。
——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坚持党的领导。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基础上,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主要经济指标平衡协调,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显著。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创业创新蓬勃发展,全要素生产率明显提高。
——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继续加大,投资效率和企业效率明显上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改善,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发展空间布局得到优化。对外开放深度广度不断提高,全球配置资源能力进一步增强,进出口结构不断优化,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就业、教育、文化体育、社保、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
——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上升。
——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各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实现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加大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市场化改革力度,调整各类扭曲的政策和制度安排,完善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和机制,最大限度激发微观活力;以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为目标,实施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支柱,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夯实实体经济根基,推动社会生产力水平整体改善。
“十三五”规划:推进农业现代化
“十三五”规划优化现代产业体系
“十三五”规划:推进新型城镇化
“十三五” 规划:构筑现代基础设施网络
“十三五”规划:拓展网络经济空间
“十三五”规划: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十三五”规划:形成有利于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
“十三五”规划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十三五”规划: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十三五”规划: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十三五”规划: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十三五”规划: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
“十三五”规划: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十三五”规划: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
“十三五”规划:提升全民教育和健康水平
“十三五”规划提高民生保障水平
“十三五”规划:深化内地和港澳、大陆和台湾地区合作发展
“十三五”规划:全力实施脱贫攻坚
“十三五”规划:加快改善生态环境
【新闻解读】
一图速览政府工作报告
9张图,帮你读懂政府工作报告
2015完成了哪些工作?2016打算怎么干?未来五年的中国什么样?政府工作报告精华,第一时间干货整理!
图解︱“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导读
新华社北京3月5日新媒体专电
数读“十三五”规划:未来五年,这些数字将影响你我生活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2020年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城镇地区提供千兆光纤……《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中的这些数字,令人振奋。上至宏观经济发展深化改革,下至老百姓生活衣食住行,未来五年,“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有哪些数字将改变你我的生活?
--1岁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
--6.5%
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十三五”时期经济年均增长保持在6.5%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期年均增速6.5%以上。
--60%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
--80%
治理大气雾霾取得明显进展,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超过80%。这意味着,每年将可能有290天以上时间空气质量达到优良。
--95%
国家将深入开展青少年群众体育活动,青年体质达标率达到95%以上。
--30分钟
健康中国,从完善健康服务开始。规划提出打造30分钟基层医疗服务圈;推动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建设。在健康中国行动计划中,还提出了这些目标: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降低10%;新增产床8.9万张;每县重点办好1-2所县级公立医院;加强并规范化培养住院医师50万人,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达到2名。
--10.8年
“十三五”期间,国家将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等工程,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0.23年提高到10.8年。
--50个
坐飞机可抵达的地方会更多。按照规划,将建成北京新机场,新增民用运输机场50个以上。
--1000兆比特每秒
准备好,你家的网速可能会大幅提高了。规划中提到,将推进宽带接入光纤化进程,城镇地区实现光网覆盖,提供1000兆比特每秒以上接入服务能力,大中城市家庭用户带宽实现100兆比特以上灵活选择;98%的行政村实现光纤通达。
--约3000公里
我国将加快300万以上人口城市轨道交通成网,新增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约3000公里。
--3万公里
国家将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高铁营业里程达到3万公里、覆盖80%以上的大城市;加快推进国家高速公路网建设,新建改建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约3万公里。
--13万个
将推进新型农村社区集中供水,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0%。实施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行动,推进13万个行政村环境综合整治,实现90%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治理。
--500万辆
将实施新能源汽车推广计划,鼓励城市公交和出租汽车使用新能源汽车。完善持续支持的政策体系,全国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达到500万辆。
--1000万人
在全国建成一批技能大师工作室、1200个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培养1000万名高技能人才。
--2000万套
更多棚户区将旧貌换新颜。要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2000万套。
--5000万人
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000万人以上。
--3个1亿人
新型城镇化建设重大工程将推进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加快推进约1亿人居住的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
--14.2亿
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十三五“时期全国总人口14.2亿人左右。(记者乌梦达、李劲峰、翟永冠、刘硕)
新华社北京3月6日电
六大指标透视“十三五”中国发展潜力
新华社记者安蓓、吴雨、侯丽军、齐中熙
今后五年,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在哪里?“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中公布的六个指标,折射出中国发展的空间与前景。
【指标一】增加值占GDP比重15%——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新的增长极
纲要草案提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行动,并明确了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绿色低碳等新兴产业以及空天海洋、信息网络、生命科学、核技术等战略性产业。
目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超过8%。2020年达到15%的目标,意味着今后五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得到快速发展。
“这为中国经济发展明确了方向,要靠战略性新兴产业来引领增长,抢占未来竞争的制高点。”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学家白重恩说。
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教授蔡继明说,新能源汽车为中国人实现“汽车强国梦”提供了可能。“新能源汽车的大力发展将带动整个产业链的飞跃式提升。”
全国人大代表、浪潮集团董事长孙丕恕预计,新一代信息技术将迎来更大发展空间。“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企业,更要不断创新,勇立潮头、引领发展。”
【指标二】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是民生福祉更是经济后劲
人均预期寿命是衡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指标。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字,2015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为76.34岁,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人是最宝贵的财富。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既是民生福祉,更是经济发展的潜力和活力。”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说。
长“1岁”背后,是扶贫攻坚、社会保障、生物医疗产业、医疗体制改革等一系列重大课题。纲要草案还提出了健康中国行动计划等重大工程,致力于民生改善。
国家卫计委主任李斌说,我国正面临人口老龄化、疾病普遍化带来的新挑战。未来将集中力量推进健康中国计划,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建立更加成熟有中国特色的基本医疗制度。
【指标三】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0%——持续提供经济发展动力
按常住人口计算,中国城镇化率已接近55%,但如果按真正在城市获得户籍的人口计算,尚不足40%。纲要草案提出,到2020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
“加快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何健说,城镇化率特别是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有效提高,对于去产能、去库存,扩大内需市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都有重大意义。
蔡继明代表估计,今后五年每年要有一两千万人获得城镇户籍。“这是个艰巨的结构性任务,必须加快改革推进的步伐。”
纲要草案明确,将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健全常住人口市民化激励机制,推动更多人口融入城镇。
【指标四】提升5个百分点——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60%
2015年,我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5%,今后五年再提升5个百分点。
“这个数字意义重大。”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原子分子纳米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李家明说,这意味着我国将迈进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行列,将对国民经济形成巨大推动力。
2015年全社会研发经费占GDP比重达2.1%。根据纲要草案,这一比重到2020年将提升至2.5%。
白重恩委员说,经济增长依赖于效率的改善,而科技进步是效率的主要源泉。“这意味着我国经济将更多依靠创新来驱动发展。”
创新驱动,正成为国家全方位的战略。即使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我国距离国际科技发达国家80%左右的标准还有空间,这是差距,也是潜力。
李家明代表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正不断加大,将真正撬动创新能力,让科技创新实实在在推动经济增长。
【指标五】从人均8.7万元到12万元以上——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助力经济发展质量
全员劳动生产率是考核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全员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意味着经济增长质量进一步提升、后劲更足。”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学家李稻葵说。
白重恩委员说,“十三五”年均经济增速不低于6.5%,是需要付出很大努力才能实现的目标,也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必须实现的目标。“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速高于6.6%,意味着中国经济增长将主要依靠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实现。”
李稻葵认为,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有两个途径:一是靠科技创新、设备升级换代和管理提升;二是靠提高劳动者素质。
根据纲要草案,今后五年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0.23年升至10.8年,并作为约束性指标。“科技贡献率和受教育年限目标的实现,将推动全员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李稻葵说。
【指标六】高铁5年再增1万多公里——交通拓宽发展空间
纲要草案中,一幅2030年中长期高速铁路网规划示意图引人注目。一张几乎覆盖中国东部、南部、中部,并延伸至西南、西北、东北的高速铁路网让人们憧憬着未来的“高铁生活”。
根据公布的目标,到2020年,高铁营业里程达到3万公里,覆盖80%以上的大城市。截至去年底,我国高铁营业里程1.9万公里,居世界第一位。
这意味着未来五年1万多公里高铁营业里程即将开通。仅今年我国将完成铁路投资8000亿元以上。
纲要草案还提出,推进国家高速公路网建设,建设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世界级机场群,新增民用运输机场50个以上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
全国政协委员胡亚东说,交通的加速发展,有利于降低物流成本,极大拓宽市场空间,并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提速产业转型升级。
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
中国新五年战略将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的60个事实
新华社记者方栋、顾钱江、任珂、李来房
中国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5日提交全国人大会议审查。观察家认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份阐明今后五年国家战略意图的重要文件,将产生的国际影响是空前的。以下仅是本社记者从中摘录的60个要点。
——国家目标
1、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基础上,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主要经济指标平衡协调,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2、实现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创新驱动
3、加快突破新一代信息通信、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领域核心技术。
4、加强深海、深地、深空、深蓝等领域的战略高技术部署。
5、强化宇宙演化、物质结构、生命起源、脑与认知等基础前沿科学研究。
6、积极提出并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建设若干国际创新合作平台。
7、着力发现、培养、集聚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社科人才、企业家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
8、完善外国人永久居留制度,放宽技术技能型人才取得永久居留权的条件。加快完善高效便捷的海外人才来华工作、出入境、居留管理服务。
9、坚持需求引领、供给创新,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激活和释放有效需求,形成消费与投资良性互动、需求升级与供给升级协调共进的高效循环,增强发展新动能。
10、加快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对外经济新优势,推动高端装备出口,提高出口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现代产业
11、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以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和基础能力为重点,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促进制造业朝高端、智能、绿色、服务方向发展,培育制造业竞争新优势。
12、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使其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 5%。
13、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生物技术、绿色低碳、高端装备与材料、数字创意等领域的产业发展壮大。
14、大力推进先进半导体、机器人、增材制造、智能系统、新一代航空装备、空间技术综合服务系统、智能交通、精准医疗、高效储能与分布式能源系统、智能材料、高效节能环保、虚拟现实与互动影视等新兴前沿领域创新和产业化,形成一批新增长点。
15、在空天海洋、信息网络、生命科学、核技术等领域,培育一批战略性产业。
16、实施新兴产业全球创新发展网络计划,鼓励企业全球配置创新资源,支持建立一批海外研发中心。
——互联网
17、加快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推进信息网络技术广泛运用,形成万物互联、人机交互、天地一体的网络空间。
18、积极推进第五代移动通信(5G)和超宽带关键技术研究,启动5G商用。超前布局下一代互联网,全面向互联网协议第6版(IPv6)演进升级。
19、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互联网深度广泛应用,带动生产模式和组织方式变革,形成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的产业发展新形态。
20、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把大数据作为基础性战略资源,全面实施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加快推动数据资源共享开放和开发应用,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和社会治理创新。
21、推动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积极参与国际网络空间安全规则制定、打击网络犯罪、网络安全技术和标准等领域的国际合作。
——能源革命
22、深入推进能源革命,着力推动能源生产利用方式变革,优化能源供给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维护国家能源安全。建设“源-网-荷-储”协调发展、集成互补的能源互联网。
——新型城镇化
23、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24、建设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
25、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辐射带动环渤海地区和北方腹地发展。
——海洋强国
26、加强海上执法机构能力建设,深化涉海问题历史和法理研究,统筹运用各种手段维护和拓展国家海洋权益,妥善应对海上侵权行为,维护好我管辖海域的海上航行自由和海洋通道安全。
27、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海洋秩序的建立和维护,完善与周边国家涉海对话合作机制,推进海上务实合作。进一步完善涉海事务协调机制,加强海洋战略顶层设计,制定海洋基本法。
——环境治理
28、全面推动能源节约。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50亿吨标准煤以内。
29、创新环境治理理念和方式,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强化排污者主体责任,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实现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30、坚持减缓与适应并重,主动控制碳排放,落实减排承诺,增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深度参与全球气候治理,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贡献。
——全方位开放
31、发挥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对外开放门户作用,率先对接国际高标准投资和贸易规则体系,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经济区。
32、以钢铁、有色、建材、铁路、电力、化工、轻纺、汽车、通信、工程机械、航空航天、船舶和海洋工程等行业为重点,采用境外投资、工程承包、技术合作、装备出口等方式,开展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
33、促进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贸易,服务贸易占对外贸易比重达到16%以上。
34、放开育幼、建筑设计、会计审计等服务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扩大银行、保险、证券、养老等市场准入。鼓励外资更多投向先进制造、高新技术、节能环保、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和中西部及东北地区,支持设立研发中心。
35、支持企业扩大对外投资,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物流链。建设一批大宗商品境外生产基地及合作园区。
36、完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健全有利于合作共赢、同国际投资贸易规则相适应的体制机制。
37、有序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提高可兑换、可自由使用程度,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推进人民币资本走出去。
38、推进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提高股票、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程度,放宽境内机构境外发行债券,以及境外机构境内发行、投资和交易人民币债券。
39、推动同更多国家签署高标准双边投资协定、司法协助协定、税收协定,争取同更多国家互免或简化签证手续。
——“一带一路”
40、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秉持亲诚惠容,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开展与有关国家和地区多领域互利共赢的务实合作,打造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全面开放新格局。
41、加强同国际组织和金融组织机构合作,积极推进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建设,发挥丝路基金作用,吸引国际资金共建开放多元共赢的金融合作平台。
42、推动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新亚欧大陆桥、中巴、孟中印缅等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建设,推进与周边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同构建连接亚洲各次区域以及亚欧非之间的基础设施网络。
43、积极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建设,打造具有国际航运影响力的海上丝绸之路指数。
——全球经济治理
44、维护世界贸易组织在全球贸易投资中的主渠道地位,推动多边贸易谈判进程。
45、积极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商建自由贸易区,加快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中国-海合会、中日韩自贸区等谈判,推动与以色列、加拿大、欧亚经济联盟和欧盟等建立自贸关系以及亚太自贸区相关工作。继续推进中美、中欧投资协定谈判。
46、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机制合作,支持主要全球治理平台和区域合作平台更好发挥作用,推动全球治理体制更加公平合理。
47、积极参与网络、深海、极地、空天等领域国际规则制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
——国际责任
48、扩大对外援助规模,完善对外援助方式,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免费的人力资源、发展规划、经济政策等方面咨询培训,扩大科技教育、医疗卫生、防灾减灾、环境治理、野生动植物保护、减贫等领域对外合作和援助,加大人道主义援助力度。
49、维护国际公共安全,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积极支持并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加强防扩散国际合作,参与管控热点敏感问题,共同维护国际通道安全。
——民生福祉
50、实现约500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通过实行社保政策兜底,实现其余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脱贫。
51、全面提高教育、医疗卫生水平,着力增强人民科学文化和健康素质,加快建设人力资本强国。
52、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推广全民健身,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53、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54、坚持全民覆盖、保障适度、权责清晰、运行高效,稳步提高社会保障统筹层次和水平,建立健全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55、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全国总人口l4.2亿人左右。
——战略与安全
56、深化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研究阐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57、制定实施政治、国土、经济、社会、资源、网络等重点领域国家安全政策。
58、加强反恐怖专业力量建设。加强反恐国际合作。加强反间谍工作。
59、推进国家经济安全、防扩散、国家情报、网络安全、出口管制、外国代理人登记、外资安全审查等涉及国家安全的立法工作,加快健全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充分运用法律手段维护国家安全。
60、坚持发展和安全兼顾、富国和强军统一,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习近平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建工商联委员时强调
毫不动摇坚持我国基本经济制度 推动各种所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俞正声参加看望和讨论
3月4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的民建、工商联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委员们意见和建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参加看望和讨论。新华社记者兰红光摄
新华社北京3月4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3月4日下午看望了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的民建、工商联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委员们意见和建议。他强调,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共产党确立的一项大政方针,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变,我们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没有变,我们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没有变。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参加看望和讨论。
联组会上,白重恩、南存辉、胡可一、李彦宏、李玉光、徐冠巨、郭跃进、王文彪、张明华、陈志列等10位委员,围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发展制造业信心、创新拓展网络经济发展空间、强化知识产权保护、降低实体经济成本、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等问题作了发言。
习近平在认真听取大家发言后发表了重要讲话。他首先表示,大家在发言中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意见和建议,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他代表中共中央,向在座各位委员,向广大民建、工商联成员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向广大政协委员,致以诚挚的问候。
习近平强调,过去的一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按照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牢牢把握经济社会发展主动权,妥善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经济增长继续居于世界前列,改革全面发力、纵深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全年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圆满收官。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是中共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也凝结着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和各位政协委员的心血和智慧。
习近平指出,过去的一年,民建中央、全国工商联发挥自身优势,围绕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落实精准扶贫、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营造良好创新环境、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等课题,深入调查研究,提出了不少好的意见和建议。我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习近平强调,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经济是长期以来在国家发展历程中形成的,为国家建设、国防安全、人民生活改善作出了突出贡献,是全体人民的宝贵财富,当然要让它发展好,继续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我们强调把公有制经济巩固好、发展好,同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是对立的,而是有机统一的。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应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而不是相互排斥、相互抵消。
习近平指出,我们党在坚持基本经济制度上的观点是明确的、一贯的,而且是不断深化的,从来没有动摇。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国家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要健全以公平为核心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加强对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和自然人财产权的保护。
习近平强调,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特别是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共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推出了一大批扩大非公有制企业市场准入、平等发展的改革举措,我们接续出台了一大批相关政策措施,形成了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良好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各地区各部门要从实际出发,细化、量化政策措施,制定相关配套举措,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落细、落实,让民营企业真正从政策中增强获得感。
习近平指出,当前,重点要解决好以下问题。一是要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可靠、高效、便捷的服务。二是要着力放开市场准入,凡是法律法规未明确禁入的行业和领域都应该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凡是我国政府已向外资开放或承诺开放的领域都应该向国内民间资本开放。三是要着力加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建立面向民营企业的共性技术服务平台,积极发展技术市场,为民营企业自主创新提供技术支持和专业化服务。四是要着力引导民营企业利用产权市场组合民间资本,培育一批特色突出、市场竞争力强的大企业集团。五是要进一步清理、精简涉及民间投资管理的行政审批事项和涉企收费,规范中间环节、中介组织行为,减轻企业负担,降低企业成本。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要准确把握我国经济发展大势,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完善企业经营管理制度,激发企业家精神,发挥企业家才能,增强企业内在活力和创造力,推动企业不断取得更新更好发展。
习近平指出,非公有制经济要健康发展,前提是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要健康成长。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要加强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提升,十分珍视和维护好自身社会形象。要深入开展以“守法诚信、坚定信心”为重点的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业创新、回报社会的典范,在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中谱写人生事业的华彩篇章。广大民营企业要积极投身光彩事业和公益慈善事业,致富思源,义利兼顾,自觉履行社会责任。
习近平指出,新型政商关系,概括起来说就是“亲”、“清”两个字。对领导干部而言,所谓“亲”,就是要坦荡真诚同民营企业接触交往,特别是在民营企业遇到困难和问题情况下更要积极作为、靠前服务,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多关注、多谈心、多引导,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所谓“清”,就是同民营企业家的关系要清白、纯洁,不能有贪心私心,不能以权谋私,不能搞权钱交易。对民营企业家而言,所谓“亲”,就是积极主动同各级党委和政府及部门多沟通多交流,讲真话,说实情,建诤言,满腔热情支持地方发展。所谓“清”,就是要洁身自好、走正道,做到遵纪守法办企业、光明正大搞经营。
孙春兰、杜青林、陈昌智、张庆黎、马培华、王钦敏等参加联组会。
习近平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保持锐意创新勇气蓬勃向上朝气 加强深化改革开放措施系统集成
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5日下午在参加他所在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保持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着力加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各项措施系统集成,着力加快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步伐,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
3月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海代表团的审议。 新华社记者鞠鹏摄
上海代表团讨论气氛活跃、发言热烈。杨雄、李斌、金东寒、顾晋、邵志清、沈志刚、朱志远、奚美娟等8位代表分别就全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技工队伍建设、提升产学研合作实效、深化企业医院改革、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发展社区养老事业、加强文化事业青年人才队伍建设等问题发表意见。习近平边听边记,同代表们深入讨论。
在认真听取代表发言后,习近平作了发言。他首先表示完全赞成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过去的5年是我国发展很不平凡的5年,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开拓创新,不畏艰险、顽强奋斗,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又上了一个大台阶,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又上了一个大台阶,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又上了一个大台阶。
习近平充分肯定一年来上海勇于改革攻坚、聚焦创新驱动取得的新成就。他强调,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做好各项工作非常重要。他希望上海坚持以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为突破口,全力深化改革攻坚,使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核心任务是制度创新。要深化完善基本体系,突破瓶颈、疏通堵点、激活全盘,聚焦商事制度、贸易监管制度、金融开放创新制度、事中事后监管制度等,率先形成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加快形成公平、统一、高效的市场环境。
习近平指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就要讲辩证法、两点论,“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要用好。关键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该放给市场和社会的权一定要放足、放到位,该政府管的事一定要管好、管到位。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简政放权,深化权力清单、责任清单管理,同时要强化事中事后监管。要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好国有资产流动平台作用,着力降成本、提质量、增效益,真正使企业成为市场主体。
习近平强调,创新发展理念首要的是创新。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上海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要抓住时机,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力争在基础科技领域作出大的创新、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大的突破。要以更加开放的视野引进和集聚人才,加快集聚一批站在行业科技前沿、具有国际视野的领军人才。
习近平指出,要按照“三去一降一补”要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既努力为经济发展筹集动员更多要素和资源,又着力促进产业优化升级。要引导增量、优化存量、主动减量,积极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全面提升上海实体经济发展能级和水平。
习近平还就当前两岸关系发展发表了看法,他指出,上海及周边地区有不少台资企业,同台湾方面的人员往来和交流合作比较多。两岸同胞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摆脱紧张动荡、走上和平发展道路,各领域交流合作蓬勃发展,同胞往来更加密切,台海呈现安定祥和局面。两岸同胞对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充满期待,我们不应让他们失望。
习近平强调,我们对台大政方针是明确的、一贯的,不会因台湾政局变化而改变。我们将坚持“九二共识”政治基础,继续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九二共识”明确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性质,是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行稳致远的关键。承认“九二共识”的历史事实,认同其核心意涵,两岸双方就有了共同政治基础,就可以保持良性互动。我们将持续推进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深化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增进同胞亲情和福祉,拉近同胞心灵距离,增强对命运共同体的认知。我们将坚决遏制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行径,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让国家分裂的历史悲剧重演。这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和坚定意志,也是我们对历史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和责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需要两岸同胞共同维护,开创共同美好未来需要两岸同胞共同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两岸同胞携起手来同心干。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等参加审议。
两会关注点十年变迁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