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教必先强师。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广大教师坚定理想信念、陶冶道德情操、涵养扎实学识、勤修仁爱之心,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坚守三尺讲台,潜心教书育人。这一精辟凝练的表述,丰富了“四有”好老师的思想内涵,明晰了“四有”好老师的方向路径。
坚定理想信念,为教育强国培根。“坚定”强调对理想信念坚如磐石,矢志不移。作为塑造灵魂的工程师,理想信念是教师的立身之基、人格之本。引导广大教师坚定理想信念,就是要坚定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育精神,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坚守,要从根本上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总开关”问题,坚持立德树人,以大爱之心、大德之行,做学生敬仰爱戴的学问之师、品行之师,把唤醒学生“为中华复兴而读书”的原动力作为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引导广大青年学子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着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陶冶道德情操,为教育强国铸魂。“陶冶”强调道德情操的社会属性需要不断潜移默化的磨炼、涵育。“大先生”之“大”,不仅在于专业领域学有专长,还在于能够恪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矢志为中华复兴而育人,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把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镌写在以心育人、以情育人、以境育人、以品育人的全过程,潜心育人,躬耕不辍。
涵养扎实学识,为教育强国启智。“涵养”强调需要永葆谦虚、敬畏之心,不断吸收、内化、厚植学识。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教师要切实担当“传道”之责,用丰厚的才学、过硬的能力、勤勉的态度、科学的方法教好书、育良才。教师要积极面对挑战,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勤于学习、善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既努力提升自身学识能力,又要学会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之中创造性地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成为学生的“源头活水”。
勤修仁爱之心,为教育强国润心。“勤修”强调“仁爱之心”需要时时刻刻去呵护和浇灌。热爱学生是教师厚重的职业底色。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教师的仁爱之心体现为真诚的尊重学生,传承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者品质;充分的理解学生,乐于倾听学生的心声,理解学生的人格发展需要;自觉做到宽容关怀学生,用自身言行感染学生,做到“严而有格,爱而不纵”,用爱去塑造学生的心灵和灵魂,致力于成为经得起学生考验的仁爱之师。
从2014年“四有”好老师的首次提出,再到此次建设教育强国集体学习中,“坚定”“陶冶”“涵养”“勤修”四个词,是对“四有”好老师的新阐释和新发展,更是教育强国视域下“四有”好老师的实践方法论。
(本文系教育部产学研协同育人项目“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改革创新研究”和华中农业大学教改项目“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讲道理的深刻蕴涵和机制路径研究”课题阶段性成果,作者系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华中农业大学分中心研究员,yl23455永利官网副教授 丁玲)
(责编:周雯、周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