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把“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贯穿育人的全过程、全方位。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百年艰辛探索中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作为一种精神形态、思想意识,伟大建党精神是新时代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精神源泉和强大精神指引。
思想指引。信念之光一经点亮就会产生巨大的思想指引力。思想指引对培育时代新人的价值就在于让他们树立崇高追求,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哲理、道理、事理,不断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从而助推个体价值的实现,推进历史发展。
政治指引。作为最坚强的政治引领和政治保障,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来的努力、牺牲、奋斗始终是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使命。政治引领对培育时代新人而言就是要让广大青年始终听党话、跟党走,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在思想上、行动上将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统一起来。
精神指引。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生动体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顽强奋斗、英勇斗争的鲜明品格。时代新人要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指引,不断增强作为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道德指引。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伟大建党精神对培育时代新人的道德指引最核心的要求就是将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统一起来,形成一套道德体系。切实发挥伟大建党精神在培育时代新人中的道德指引作用,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体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在伟大建党精神指引下树立大历史观、大德行观、大成才观、大实践观,培育时代新人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投身于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是历史使命,也是现实责任,更是未来召唤!
一、树立大历史观,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立大志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教育引导全党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树立大历史观,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提出因应的战略策略,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培育时代新人要树立大历史观,牢牢把握发展的规律性、认识的唯物性,从时间、空间两个维度来科学、客观地呈现历史、总结历史、面向未来,实现对主题主线、主流本质、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的正确认识,构建起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民族虚无主义、道德虚无主义、政治虚无主义等的坚固屏障。
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融入日常、学在经常,通过联学、联讲、联研活动和“精读精讲”“微党课”及研究课题立项等方式,用更强大、更有说服力、更有亲和力的真理力量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在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中砥砺时代新人的思想之光。要进一步加强以党史为核心的“四史”教育,推动“四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从历史的宏大视角出发,树立大历史观,明确所处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在历史中观大势、明方向,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涵养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而不懈奋斗的大志向。
二、树立大德行观,涵养道德、锤炼品德明大德
大德行观是道德、品德的统一。道德可从整体上看,品德可从个体上看,但两者统一于人的全面发展,都统一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和前进力量。要善用“大思政课”,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贯通不同学段,聚合育人能量,同时,要注重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道德、品德涵养中的化育作用,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将对党和国家的大德、对人民的公德、对个体的私德统一起来,不断提升对道德的遵循和对品德的要求,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通过不懈奋斗成就更有境界、更有品位、更有高度的人生。
要牢牢把握住课堂这一主阵地,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深化思政课建设,抓实思政课程,构建校内外思政育人实践平台,营造人人事事时时处处皆育人的“大思政课”育人环境。鼓励和支持青年大学生在理论宣讲、社区服务、乡村振兴、定点帮扶、对口支援等社会实践活动中深度认知国情社情民情。要重视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充分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育人作用,增强感染力、吸引力、影响力,不断丰富青年大学生在大德行观形成过程中的文化体验,让青年大学生在高品位、高品质的文化浸润和滋养中铸魂培元,在坚定文化自信中涵养道德、品德。
三、树立大成才观,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成大才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党的青年工作作出系列重要论述,为时代新人树立大成才观提供了根本遵循。成大才就是要树立起“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的学习观,“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的创新观,“珍惜韶华,不负青春”的时空观,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始终勇立潮头、走在前列、干在实处。青年大学生要以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奋进姿态努力提高内在素质、练就过硬本领,以聪明才智、真才实学服务党和人民,以创新创造、开拓进取贡献国家和社会。
广大青年要把学习作为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基础和必要前提,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当前,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社会分工程度日益精细,大数据、人工智能、生物技术、量子科技等催生了大量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让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思维视野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青年大学生要因势而动、乘势而上、顺势而为,找准学习定位,激发学习兴趣和潜能,不断提升专业知识和通识储备,心怀“国之大者”,在健康中国、生态文明、乡村振兴、文化传承创新等领域长才干、增本领、作贡献。要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营造追求卓越的创新文化氛围和宽容失败的创新发展环境,不断提升青年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造能力。健全完善齐抓共管的创新能力培养工作机制,实现统筹、指导、监督、评价一体,形成育人合力。
四、树立大实践观,挺膺担当、进取奋斗担大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中国发展要靠广大青年挺膺担当。年轻充满朝气,青春孕育希望。广大青年要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不负时代,不负华年。”挺膺担当、进取奋斗是时代新人必须具备的实践品质。在科学文化实践、社会政治实践、物质生产实践等多种实践形态中肩负重任、奋发作为才能实现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作出努力与贡献。坚持实践导向、实干方向,引导广大青年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最需要的地方干事创业、担当奋进。
融通、聚合校内外实践育人资源,加强同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乡村等的联动,增强实践育人资源供给,建设一批沉浸式、交互式的教育实践体验基地,结合实际纳入教育教学安排,常态化开展实践锻炼、实习训练。搭建多样化实践锻炼平台,为青年大学生在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需求、人民生命健康等领域发现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提供支撑。着力强化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有效将劳动教育同个人生活、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丰富劳动体验,提高劳动能力。持续开展“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引导青年大学生通过“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投身基层一线做贡献、长才干。
【基金项目: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西南交通大学)2023年度开放课题(SWJTUKF23-11)、山东省青少年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课题(23SCT189)】
【作者简介:张贵礼,华中农业大学本科生院党务秘书,讲师;程华东,yl23455永利官网党委书记,教授。】
来源:中国理论网 https://www.ccpph.com.cn/bwyc/202404/t20240408_372120.html